新笔趣阁
  1. 新笔趣阁
  2. 玄幻小说
  3. 不宋
  4. 352.新机制
设置

352.新机制(1 / 2)



《不宋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新笔趣阁(biqug.net)

对于燕王的决定,陈韡和李直都感到有些忧虑。

陈韡权衡再三,还是劝谏道,“殿下,老臣以为,用严刑重典治乱,在短时间内,确实能起到良好的震慑作用,从而快速平定本次乱事,不过却也极可能埋下隐患,不利于长久啊。”

或许是为了表现自己的价值和忠心,李直也跟着说道,“此番乱事,多有形势户参与支持,给予一定惩戒也是理所应当,但过犹不及,不管怎么说,乡间治理还是要靠这些人来维持,过于严酷难免会让他们对朝廷离心离德,渐行渐远,甚至越发背道而驰,那么广阔乡村就会陷入长久动荡与无序……”

等李直说了一大堆,陈韡又接着道,“老臣了解过殿下所创的田庄制,对底层治理上的确有很大的提升,但前提却是需要对土地集中经营,可福建千山万壑,田地分布支离破碎,根本没有集中经营之可能,这种情况下,还是只能依靠形势户来协助朝廷治理底层乡间。”

听了这些话,赵孟启深锁眉头,陷入深思。

这基层治理绝对不容忽视,否则上层建筑再精美,也只不过是沙碉,随时都会垮塌。

古代华夏的官僚体系通常都以州县为最低一级,所以县官成为‘亲民之官’,也就是所谓的‘皇权不下县’。

但是仅靠有限的几个县级官吏,怎么可能亲自管理好辖境内所有百姓呢?

因此必然要有一个更加基层的行政组织,来完成各种税赋徭役、治安等差事。

在宋代,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基层治理体系,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体的实际情况,具体模式会有差别,大致可归纳为保甲和乡约。

总体来说,都是由一群不拿或者少拿官俸的乡里民众来担任各种职务,也就是职役制,以实行‘以民治民’政策。

虽然乡里行政组织的性质偏向于自治,但履行这些差事也是需要能力及相关资源的,而贫民显然是不具备这些的。

于是,这基层权力就由居乡官户形势户、士人、地主、财主、大宗族大家族等‘富民’所垄断。

以富民治理乡村基层,在对国家助益及维持基层社会秩序的作用上,确实取得了较好的效果,因此两宋社会内部相对稳定。

但是其中的消极影响也很多,诸如转嫁赋役、巧取豪夺、欺凌贫弱、违法犯禁等等屡见不鲜,朝廷对地方的掌控越来越无力。

朝廷不是没有发现这点,但内忧外患不断,导致财政入不敷出,已经没有足够经济资源来加强基层治理,只能听之任之。

并且此时的士大夫,不再像以前那样把精力和目光关注于治国平天下,而是将修身齐家放在了首位,开始越来越多地经营与自己利益密切的地方事务了。

他们大量的生活在乡间,把持基层政权成为‘土皇帝’,一旦朝廷为了国家利益而要损害他们的私人利益,他们就会阳奉阴违,阻挠反抗。

如果不是赵孟启折腾,他们还能和朝廷保持着相对平和的相处,拖着整个国家慢慢腐烂下去。

现在因为赵孟启的不识趣,非要割他们的肉,于是他们采取了更为激烈的方式来对抗。

赵孟启也不打算惯着他们,可目前来看,纯粹以武力手段只能治标,还是得设法收回基层治理权力才是根本。

思考了良久之后,他看着陈韡李直二人说道,“我认为,原本的乡里制度虽然还能勉强维持,可其实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了,而此时恰恰是改制的最好良机。”

陈韡感到疑惑,“殿下此话是何意思?朝廷也曾经有过加强控制乡村的意向,奈何……”

赵孟启摆摆手道,“无非就是朝廷权威不足,财政困顿,又缺乏有效监控机制罢了,但如今有足够的武力震慑,权威已经不是问题,而财政问题我也正在逐步解决,最后也就是需要设计一个新的机制,我有个还不成熟的想法,或许可以在古田县试行。”

陈韡和李直都来了兴趣,“不知殿下有何妙策,臣洗耳恭听。”

赵孟启理了理思路,“大致上,就是将乡约、保甲、社学、社仓四者进行有机结合,具体做法就是在每一里设置一所社学,由社学老师甚至学生按新订乡约对乡村事务进行管理。”

“以往的乡约其实主要是道德教化,而且由百姓自由入约退约,缺乏强制性,而新乡约则要把民间纠纷的化解、奸佞贼盗的惩治、官差钱粮的收缴、经济农桑的种植统统融入其中。”

“尤其要对经济生产进行重视,比如说,每年先由社学在春耕之前张贴告示讲明某日省耕,进而在该日派出相关人员分赴农田监督耕作,发现有荒芜农田、消极怠耕者即施以训诫,夏日谷熟之时再如法炮制、外出省稼,发现同样土质的田地上禾苗长势旺盛者即加以奖赏……”

“朝廷也会分类收集古今农书,详解各种作物的生长规律,再编为简明易懂的书册下发到社学,由社学向乡民推广,同时,社学也要将民间出现的优良农作之法收集起来,如此相互促进农业技术的发展。”

“如此一来,通过帮助农民提高收入,社学自然就会慢慢在民间建立威信,有利于履行乡约上的其他职能,至于税赋钱粮以及社仓则依然由富民继续负责,社学进行监督……”

“当然,社学依然负有教学任务,主要是启蒙,里中子弟凡是在八岁以上、十五岁以下,均需送至社学就读,每年十月上学,三月放假,夏秋之时在家中帮忙,学习三年后,如成才无望,可结业回家,若是资质优良,则进入乡学,县学……”

“束脩的话,初期由皇家教育基金进行补助,后期农户条件变好后,再由学童家庭自备,税赋中也可以抽取部分进行补贴……”

“……向全社会招考贫寒士子作为老师,刚开始的启蒙并不需要多高的学问,而同时,仿照平江府学的模式,对福州府学进行改革,以培训后续老师……”

“这种新学的体系,将与以往不同,不再只教四书五经,还将因材施教,把工农商医等各科纳入,虽然无法一蹴而就,但平江与临安的改革试验还是很成功的……”

赵孟启一说就是大半个时辰,让陈韡和李直二人听得一愣一愣。

陈韡喃喃道,“说来,百姓一般都敬重读书人,更加尊重师长,老师在他们心中还是很有地位的,应该愿意服从管理,而这社学农忙之时专注与管理农事,农闲时教书育人,似乎也是可行。”

“臣有一点不明,这皇家教育基金是?”李直问道。

“这次那么多参与谋反的大户,冥顽不化者,查抄所有财产,变卖后充入基金中,比如他们的田地,可以卖给无地农户,至于农户要是没钱也不难办,皇家银行会向他们提供专项低息贷款,还有一些愿意认罪改过的,也得缴纳一定罚金作为惩戒,同样充入基金,……”

赵孟启已经盘算好了一整套计划,“大致思路就是这些,具体细节稍后再推敲完善。”

在他的这一套设计中,并没有完全摒弃原本的乡村制度,却让社学成为权力构成中最重要的部分。

而社学在乡里两级充当管理者及监督者,到了县州等级别,则充当监督者,大致上有一点点议会的影子。

以前朝廷选择利用科举选拔平民参政,打破了世家的垄断政治。

但现在屠龙少年成了恶龙,士大夫集团开始成为一颗毒瘤,那赵孟启再进一步推进教育普及,由最基层开始,打破士大夫们的垄断。

要施行这个计划,除了政治上将遇到强大阻挠之外,最大的问题就是需要海量的经济投入。

但此时的宋朝说缺钱,那只是朝廷缺,而官僚地主阶级却掌握着巨大的财富。

原本,赵孟启只是打算用坑蒙拐骗,把这些人手上的钱弄出来用。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
相关小说推荐

我每月能刷新金手指

我每月能刷新金手指

天涯月照今 / 文

周清的穿越情况并不理想。妖鬼登门,朝不保夕。幸好金手指从天而降,并且金手指每月就能刷新一次,这是从未有过的美妙时刻。&&不过在这里,周清必须强调一点,小开不算开。

武侠 51万字 2023-12-27

重生八零,苏医生她在年代爆火了

重生八零,苏医生她在年代爆火了

Lolasuli / 文

【女强、致富、商战、团宠】&&飞机失事,整形外女医生——苏小漓重生到一个陌生小县城,&&什么都是假的,只有穷是真的。&&没等她反过味来,就已经被亲戚卖出去了?&&不用急,也不用怕,&&看她收拾极品、乘势奋斗、牵手理想恋人,在八零年代后半程:&&逢山开路,遇水搭桥!&&红尘炼心,好运连连

都市 52万字 11个月前

甜宠军婚:重生真千金在八零赚麻了

甜宠军婚:重生真千金在八零赚麻了

青葱拌豆腐 / 文

顾宝珠被堂姐推出去挡刀,临死之际遇到了系统。她答应系统的要求穿越时空做任务,完成任务后,系统赋予她重生。&&重生回到命运的转折点后,她才知道,原来自己是这个世界的原女主,堂姐是重生逆袭女主。&&这是一本书中世界,为了不被重生女主炮灰,顾宝珠干净利落,直接切断了重生女的妄想,果断改变自己一家的悲惨命运。&&后来又有人跳出来告诉她,她是军区大院宋家的千

玄幻 92万字 2023-11-06

空间农女:我在古代囤粮养崽

空间农女:我在古代囤粮养崽

切个闹 / 文

末世女沈双双一朝穿越,成了一三岁小萝卜头的娘亲。&&这个家,公公早逝,婆婆伤了腿,相公还被爷奶叔伯坑害,被送去了服兵役。&&这是没人支棱起来,得全家饿死的节奏啊。&&沈双双撸起袖子就开干,开启了囤粮养婆婆和小萝卜头之路。&&好在,她的种植空间跟着来了,有木系异能加成,日子过得美滋滋。&&当她把婆婆的腿治好,把小萝卜头

都市 28万字 2023-12-28

春秋王旗

春秋王旗

花下一壶酒 / 文

九洲倾覆,世道罹乱,人心不古,我楚元霄,单人仗剑,有个问题,要问世间!

武侠 37万字 2023-12-16

东海玄龟

东海玄龟

一是我是 / 文

东海之上,玄龟镇天,东海玄龟。浩荡天地当中,缥缈人世沧桑。

玄幻 26万字 2023-11-06

本页面更新于
回到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