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明末逐鹿天下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新笔趣阁(biqug.net)
晋王李凤鸣、郑王王仲策、闽王张瑜亮,三位王爷百忙之中聚到一起。
他们看着手下汇总过来的数据,都是眉头紧皱。
闽王张瑜亮骂道:“卞玉和那小子是怎么搞的?
死亡率都已经接近百分之五。
这么高的死亡率,我还怎么招募移民。”
晋王李凤鸣看到正发着火的闽王张瑜亮。
他们所属的移民死亡率与距离金兰城远近正相关。
郑王所属的移民,他们活动范围在金兰城不远处,移民死亡率最低。
闽王张瑜亮所属移民建城的地方,距离金兰城最远,移民死亡率最高。
这与金兰城提供物资多寡,有着密切的联系。
晋王李凤鸣安慰道:“张兄,我的移民死亡率也不低。
我们第一次来非洲这里开荒,这是瘴气极多的地方。
不只有着毒蛇毒虫,这里还有多种陌生的传染病。
咱们抓不到的黑人土著,给他们提供足够的食物。
这些黑人都会患病死亡,更何况是远道而来的移民。
只要度过开荒期,又有足够的医生治疗病患。
移民的死亡率,就能降到让我们接受的程度。
我在这里的第一座城,罗阳城已经快建造完毕。
建成之时,也会有大量的移民死亡。
主要是霍乱和蚊虫传播的高热病。
河水通过氯气消毒再饮用,可以断绝霍乱的传播。
消灭蚊虫栖息地,派遣医生治疗病患。
用冰水擦拭病患的身体,同时喂服控制症状的汤药。
大部分病患,都能通过这种治疗恢复健康。
据派遣的医生观察,患过一次病的病人,很难再患第二次。”
闽王张瑜亮听着晋王李凤鸣的劝告。
他长叹一口气,道:“还是医生太少了。
我们本来在大华,招募医生就比较困难。
能力较强的医生,在大华那里都有很高的待遇。
本王招募到的医生,大部分还留在金兰城。
重赏之下,也很少有医生跟着开荒的队伍。
他们总想躲在金兰城这里观望。
等着开荒结束,生存环境更好一些。
他们也搞定这里的大部分常见疾病,才愿意跟着大部队前往新城。
本王之前没有料到,开荒会这么困难。
要不然会加强对医疗方面的投入。”
晋王李凤鸣听到闽王张瑜亮这么说,他也深有感触。
罗阳城建立之后,他也是付出很多代价,这才说动赵炳术等医生,驻守在罗阳城。
晋王李凤鸣感慨道:“一名合格的工匠,只需要经过三个月的培训。
一个不识字的文盲,让他们认识常见文字,这也只需要半年时间。
但让一名识字的医生学徒,可以独立完成常见病的诊治。
这个过程,至少需要五年时间。
我们可以快速培养工人,没办法快速培养医生。
降低死亡率,还是要靠各种药物。
医生负责找到治疗疾病的药物,由乡村一级的官吏,推广相应的药物。”
闽王张瑜亮认同道:“现在也只能使用这种办法。
通过药物减轻常见病的死亡率,在医生不足的情况下,这是比较好的方案。”
郑王王仲策一直听着晋王和闽王的交谈。
他那里的情况不算严重,但他下属活动的范围更大。
晋王和闽王的下属,只是沿着尼罗河行动。
他的下属却在非洲丛林荒原中,找寻各种矿藏的踪迹。
郑王王仲策了解到,非洲大陆有着千奇百怪的疾病。
他们现在遇到缺医少药的问题,随着各国活动范围变大,局势会变得更加严重。
郑王王仲策看到晋王李凤鸣和闽王张瑜亮暂停他们的讨论。
“张兄、李兄。我也同意普及治疗常见病的药物。
现在非洲这里,青霉素和青蒿素用量非常大。
一些常见的药材,消耗量也非常大。
我提议咱们试种一些药材,能让药材本地化种植,那就尽量不要外购。”
闽王张瑜亮同意道:“王兄这句话提醒了我。
开罗的纬度和松江府差不多,金兰城这里的纬度和吕宋岛差不多。
除了类似人参,长在北方的药材,其他药材都可以种植。
特别是提取青蒿素的黄花蒿。”
三位王爷正在研究药材种植和培养化合药物合成的人才。
三国今后在卫生防疫领域共同合作,打通药物在各国的流通。
一名官员敲响会议室内的房门。
他得到允许后,走进来汇报道:“三位王爷,辽王派来的使者已经登上码头,即将来到金兰城。”
他们三人用眼神相互碰撞,郑王王仲策开口吩咐道:“你们把使者带到会客厅。”
他们三人百忙之中,能聚集在一起。
就是为了会见,辽王派来的使者。
他们三位王爷合力建造金兰城,这座城的建造速度很快。
金兰城城处在金兰半岛的南端。
没有惊动已经腐朽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。
但在非洲南方建国的辽王李青木,却能了解到他们到来的消息。
辽国境内,发现了一座巨大的金矿。
辽国每天都有运送黄金的货轮,前往大华换取包括粮食在内的商品。
这些商队往来大华非常频繁,他们只要眼睛不瞎,就能看到金兰城。
辽王李青木了解到这个消息,他立刻派遣心腹与金兰城取得联系。
他们达成共识之后,辽王立刻派遣官员前来金兰城,达成更加深入的合作。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三位王爷来到金兰城会客厅,他们带着麾下的官员,围坐成一个正方形。
每一位王爷,占据正方形的一个边,另一个空座位给辽王派来的人,以示尊重。
辽国礼部尚书杜崇光,他带着辽王李青木安排的任务,来到金兰城。
他从码头登陆之后,就一直在关注金兰城的各种细节。
金兰城的人口,没有大辽城多。
但金兰城的烟筒要比大辽城多很多,看着工业就很发达。
杜崇光就是有些奇怪,烟筒冒出来的烟,为什么这么淡?
等到他走进金兰城,这才注意到,很多的蒸汽机在烧着木炭。
杜崇光看到这种情况,他觉得这是在暴殄天物。
木炭可是极其珍贵的资源,这些人竟拿来烧锅炉。
他在官员的引领下,来到金兰城的会客厅。
他看到四道长桌,摆成一个正方形,立刻找准了自己的位置。
杜崇光看着三位穿着蟒袍的王爷,他略微欠身行礼道:“辽国礼部尚书杜崇光,拜见郑王、晋王、闽王。
外臣代表辽王,送上诚挚的祝福。”
闽王张瑜亮开口说道:“你不用太拘谨,坐下谈事情。
我当年和辽王李青木一起共过事。
他是一个很干脆的人,希望你也能干脆一些。”
杜崇光看到这种情况,他的鬓角微微见汗。
他的地位比三位王爷稍低一些,想要为辽国获取更大的利益,这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。
杜崇光也没有经历过,与其他国家建立外交关系。
他一时都拿不定主意,从哪个方向入手?
杜崇光只能先商谈一定会通过的条款。
例如各国互相承认货币,价值以含金量和含银量进行换算。
允许民间商人,前往各国互相贸易。
各国之间互相尊重法律,在哪国犯法,就由哪国审判。
类似这种条款,一条条的达成。
晋王李凤鸣轻咳一声,道:“杜先生,这些事情你与本王的下属商议就可以。
这些条约的细节,就不要浪费大家的时间。”
杜崇光面带歉意的说道:“晋王,外臣做事有些磨叽了,我会尽量说框架性的条款。”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216万字 2023-12-29
55万字 2023-10-10
13万字 2023-10-05
16万字 2023-10-05
21万字 2023-10-05
洪武二十五年,朱英来大明第十年,于西域创下偌大基业。 燕王府中,朱英和后世永乐大帝朱棣相谈正欢。 时日四月二十五,大明太子朱标薨。 朱英随朱棣南下京师吊唁。 朱棣:可恶至极!没想到竟是本王亲手送他上位。 朱元璋:老四是个好孩子,把大孙给咱送来了。 朱英:日月光辉之下,皆我大明江山!
37万字 2023-10-0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