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修仙大唐之问鼎沧溟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新笔趣阁(biqug.net)
“大唐可不是真的没有粮食,而是说粮食不在平民和官府的手中罢了。”
李治说到这里,故意停顿了一下。
“晋王殿下的意思,是说那些门阀世家?”
房玄龄最先明白过来,他出身清河房氏,在当地也算是有一定影响力的世家。
不过比起当世最顶尖的“五姓七家”来讲,差的就太多了,比如房玄龄的夫人卢氏,就是出自范阳卢家。
房玄龄是出了名了“怕老婆”,出了自身性格谦逊之外,就是卢氏夫人的身后,有着庞大的范阳卢氏做后盾。
不过,李治要想打这“五姓七家”的主意,恐怕就有些痴心妄想了。
“房相果然心思敏捷,小子所说的就是以‘五姓七家’为首的门阀世家。”
见房玄龄问的有些不确定,李治就明白了他心中的顾虑。
“父皇,听说您让人编纂的‘氏族志’已经基本完成,马上就能刊印明发天下了?”
话锋一转,李治竟然问了李世民一个不相干的问题。
“哈哈,是的,折腾了这么多年,‘氏族志’也该与世人见面了。”
“氏族志”是李世民登基后,一直在酝酿的一件大杀器。
唐朝初年,士族门阀主导控制社会的重要条件之一,是以血缘垄断了选官权,出现了以血缘家庭而非现行权力评判家格的标准。
例如,家中高官少的崔姓、卢姓都是一等大姓,而李唐皇族却只是四等姓。
因此,李世民明确命令,“氏族志”评定家族等级的标准不是血缘家族,而是以现有官员爵位等级为标准。
这就大大降低了,许多在朝廷中没有官吏爵位的山东大姓地位,比如崔姓就被降为了三等。
这样的“氏族志”颁布后,山东、江南士族门阀必然会遭受重创,却也无可奈何,毕竟如今的国家重器是掌握在李世民的手中。
“不错,如果一切顺利的话,预计两个月之后,‘氏族志’就能公之于众。”
听到儿子说的是这件事情,李世民不由的有些兴奋。
“父皇,大唐的爵位是授予那些对大唐有功之臣的,或是征战沙场、或是任职中枢、或是牧守一方。”
“但凡有突出贡献者,我大唐从不吝惜爵位,那么可否拿出几个爵位,用在这次赈灾筹粮上呢?”
李治的话说的很慢,足以让在场的人都听的明明白白的。
“晋王殿下的意思,难道是要卖官鬻爵吗?”
瞅瞅,什么话到了老魏征的嘴里,说出来怎么就那么的别扭呢?
“魏大人,如果没有三十万石粮食,是不是有可能出现大片饥民饿死的情况?”
李治没有急于反驳,依然耐心地问道。
“不错,河南道人口众多,有三十万石的粮食缺口,真未必能保证不饿死人。”
就算魏征再固执,他也明白这三十万石粮食的分量。
“那么,如果朝廷放出了几个爵位,能够换来三十万石粮食,是不是就等于救了无数人的性命?”
“佛家讲得好,‘救人一命,胜造七级浮屠’,更何况那是千千万万条性命啊,即便是背上一个‘卖官鬻爵’的名声又能如何?”
这番话,让老魏征有些哑口无言,而一旁的李世民和袁天罡却是一脸苦笑。
大唐境内,虽然不禁止佛教,但是道家毕竟才是大唐的国教,你一个大唐晋王殿下在“立政殿”里,居然出口称赞佛家用语,这样做真的好吗?
问题是,“救人一命,胜造七级浮屠”说的好有道理啊,可是,这句话怎么从来就没听人说起过呢?
“区区一个爵位,也许那些门阀世家不会看在眼里,可是,如果有了这个爵位,他们的家族姓氏,就能在即将面世的‘氏族志’中提升一些位次,这样一来,这个爵位是不是就显得尤为重要了?”
李治终于说完了自己的打算,可是,李世民的脸上却泛起了一丝不愉快。
“父皇,儿臣知道您心中是怎么想的,觉得这样一来岂不是违背了当初要编订‘氏族志’的初衷?”
“可是,谁让咱们现在拿不出三十万石粮食啊?再说了,‘氏族志’的最终解释权不还在您的手里吗?”
“再过个三五年,等天下大定之时,您高兴了命人再重排一次就是了,左右不过是浪费点儿纸张和油墨的钱。”
好家伙,这是打算着“卸磨杀驴”,合着想白使唤傻小子啊?
“粮食有了,小子也不建议就直接发放下去,而是要采用‘以工代赈’的方式,男女老幼皆根据实际情况,用自己的劳动换取食物。”
“如此一来,既能够保证这些灾民的一日三餐,又能杜绝了不劳而获情绪的滋生,更能够把灾后重建的事情给办妥,岂不是一举三得吗?”
李治完全说完之后,就坐在那里喝他的茶。
“立政殿”中的几位大佬,却在飞快地思索着这件事情的可行性,毕竟,他们才是大唐真正的施政者。
李治嘛,正如他自己所言,他只是一个十二岁的孩童而已,说对说错的也不会有人问罪于他。
“玄龄,你觉得雉奴的建议有几分可行?”
要说李世民的麾下,论施政谋略,首推房玄龄一人尔。
“陛下,臣觉得晋王殿下所谏之策未尝不可一世,咱们也无需大张旗鼓地去宣传,悄悄地放点儿风出去就行。”
“臣相信,那些有心的门阀世家,一定会自己找上门来了,到时候陛下再勉为其难地答应下来,毕竟非常时期行非常之事嘛。”
“就算是此筹粮之策不能奏效,咱们也没损失什么,而晋王所谏的‘以工代赈’,确是一个好办法。”
“不过,具体实施起来,还要看当地的实际情况,真遇到家中没什么劳力的,也要适当给予优待考虑的。”
房玄龄不愧是老成谋国之人,三言两语就把李治所提的两条建议都给优化了。
至于所说“战备粮”一事,事情还是一步一步慢慢来,手里已经有十五万石粮食了,又不是短期内就会用完的。
“那好,玄龄就多费点心思了,为了百万受难的黎庶,这件事情非玄龄亲自出马不可。”
李世民这话算是说到点儿上了,“五姓七家”也是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的,让清河房氏从中做媒,也好有一个缓冲。
“陛下,既然粮食已经有了着落,不知这前往赈灾之人……”
房玄龄是当朝尚书左仆射,当然不能轻离中枢,如今更要谋划让门阀世家“捐粮”一事,这派往河南道的重臣还需尽快定下来。
“这个……朕有心让玄成走一趟,不知你意下如何?”
原本这个差事,李世民是打算给京兆韦家的,魏王李泰也在他面前数次举荐了那个韦挺。
可惜,李治和李承乾先后遭伏之后,即便这背后的事情不会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,李世民也不自觉地对李泰产生了一些隔阂。
“陛下,为国为民之事,臣自当责无旁贷,不过臣自请为此次赈灾的副使,管管具体事务还是没问题的。”
魏征急忙躬身应诺,他本就有意往灾区一行,既是为国尽忠,又是在彰显东宫的存在。
魏征就是这样一个人,既然挂名在了东宫,自然也要替李承乾着想,即便李承乾并不是那样的亲近他。
“哈哈,看来玄成心中也有了正使的人选,不知和老夫心中所想是否一致?”
见诸事皆定,一旁的孔颖达哈哈一笑,又参和了进来。
“福生无量天尊,老道心中也有一人可为正使,此人若去,自可百事诸顺,马到功成。”
好吧,就连袁天罡也过来凑热闹。
李治的心里,却莫名地有些不安,无辜地看着眼前这几位大佬,仿佛是在看“群魔乱舞”?
“哈哈,不错,远在天边、近在眼前,陛下,您就下旨吧——”
这……这还是那个忠厚谦逊的房玄龄吗?
盛从枝是云城叶家的养女,也是圈内出了名的黑料女王,传闻她不学无术,声名狼藉,为了攀高枝更是用尽心机和手段,结果却进错房间,撩错了人……后来,男人慢条斯理摘下眼镜,笑容散漫又慵懒:送上门的福利,不要白不要。-听说傅延是私生子,在傅家没权没势就算了,还有个青梅竹马的白月光。于是盛从枝提出离婚。傅延:离婚是不可能离婚的,至于技术问题,咱俩可以多练练。于是一星期后,盛从枝在恋综高调示爱顶流男明星。热搜爆
都市 153万字 2023-10-12
关于成为怪谈就算成功: 怪谈,以认知为食粮,以资讯为武器,以信息为通货的奇诡之物。它们既非生物也非死物,存在于人类的传言中,生活于世界的阴影里。“这就代表我将成为怪谈?”在远古时代,它们被视作神灵崇拜,依信仰而强大。“那我就是神灵!”在近古时代,它们被视作妖魔畏惧
都市 507万字 2023-12-22
关于地球过河卒: 这是一次意外;这是一场阴谋;这是一幕灾变。这是一只小小蝴蝶扇动翅膀所掀起的骇人风暴。“地球之前安稳是因为它还在新手保护期,但如今,万千人类就如那过河的卒子,跨过了这条界线,便再无依靠!”“如果存在这
69万字 2023-09-10
“诸位施主,别怕,贫僧真不是魔头啊。”屠伏看着身前瑟瑟发抖的贼寇,扔掉了手中的屠刀,看向了西方。夕阳如血,染红了青山碧海。有贼寇问道:“大师,不,圣僧,那我们,能走了吗?”“不行。”屠伏摇头之时,刚刚落地的猩红屠刀,又出现在了他的手中。“圣僧?”“哦,忘了对诸位施主说,贫僧所修的佛,是放下屠刀,立地成佛的佛。”“?”“贫僧刚刚放下了屠刀,却并未成佛,所以,贫僧得再拿起来,继续修佛。”“魔头!!!
武侠 128万字 2023-09-10
穿越大夏成为皇帝,率先推倒萧淑妃,从此香闺罗帐,醉心三千佳丽。 但权臣当道,国库空虚,异族虎视眈眈的问题接踵而来。 秦云,只好提起屠刀,成为一代暴君! 顺我者昌,逆我者亡!
920万字 2023-09-19